文/张继周范志强彭辉
富平老城东去四十里为卤泊滩,偏西北村曰西胡,当地人称“故县村胡家”。据明万历《孙志》载,故县村隶属富平县东乡安平里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落,为何冠以“故县”?这究竟指的是那个故县呢?史书未见详载,始终是个谜。
查阅古地图,发现秦代郑国渠南岸标注有“莲勺县”。史载:“秦始皇二十七年(前)置莲勺县,属内史(治所在咸阳,掌管京师之地)。其时县境四邻:东北为徵县(今蒲城西头乡);北为衙县(今白水彭衙村);南为下邽(gui)县(今渭南下吉镇);西邻频阳县(今富平县);东南接临晋县(今大荔县)。”据上述记载,反复比对新旧地图,最终确认:秦代莲勺县治方位在今富平卤泊滩,即故县村为秦代莲勺县城故址。
莲勺县似应以古莲池花瓣大如勺而得名,秦汉时管辖范围比较大,涵盖渭河以北今白水、蒲城、富平等部分区域,而卤泊滩(今属富平)、西卤池(今属蒲城)东西纵横数十里,湖水浩淼,尤以盐业闻世。渭北莲勺县又因汉宣帝曾寄养于此而名显。《汉书》载:“宣帝微时,尝(曾经)困于莲勺卤中。”卤中即西卤池,泛指莲勺县。宣帝即刘询,原名刘病已,是为史皇孙刘进之子,戾太子刘据之长孙,汉武帝刘彻之重孙。西汉征和二年,因“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自杀,妾史良娣及子刘进、媳王翁须等相继遇害,襁褓中的刘病已也获罪下狱,后来被其祖母史良娣娘家人收养于莲勺县民间。故三国曹魏陈郡丞如淳注释《汉书》时说“为人所困,辱也。”数年后,汉武帝有所醒悟,部分恢复了先太子刘据的名誉,又下诏刘病已由后宫掖庭养视。但实际上刘病已仍寄养于祖母家,一直在莲勺县生活了十多年。元平初帝刘贺被废,霍光等将刘病已从民间迎入宫中,更名刘询,封为阳武侯,同年七月继位,是为汉宣帝。
古莲勺县治驻卤泊滩故县村,一直延续到汉平帝末年。到王莽改制代汉建“新”(王莽国号“新”)时,莲勺县治驻地才有了变化。据《汉书?地理志》载:“莲勺、鄜,莽曰修令。”莽曰修令指王莽确定政令。《汉书》所云意思为:王莽专权时设置莲勺县、鄜县。查阅史料,鄜县(今陕北富县)确属西汉时所设置,而莲勺县早在秦代已有,此时似应为王莽下令将莲勺县治迁于别处。唐《元和郡县志》载:“汉莲勺县故址,在(下邽)县东二十二里。”即今渭南县交斜镇来化村。也就是说,来化村是汉代莲勺县治故城。史载王莽改制起止于公元6~23年。若此考证成立,则卤泊滩故县村作为古莲勺县治所在地的时间,大约有年左右。
综上所述简而言之,卤泊滩故县村为秦代(延续至汉平帝)莲勺县故址,交斜镇来化村为汉代莲勺县治故址。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秦开国皇帝姚苌废莲勺县。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太和三年()复设莲勺县。北周建德三年(年),因莲勺县界内屡有“群盗”,遂置延寿郡,领夏封、莲勺二县。夏封即下邽县,因避道武帝名讳而更名。隋开皇初废延寿郡,隋大业二年()夏封复改旧名,裁莲勺县入下邽。此后的《渭南县志》、《蒲城县志》有关莲勺县故址的记载,皆与唐《元和郡县志》一致,这表明渭南来化村之莲勺县治,确实晚于富平故县村。
史载唐元和初(),将原莲勺县神泉乡划归富平县,宋金时卤泊滩一带属两国割据地区,宋金大战之后属于金朝实际控制区。明清时卤泊滩一带隶属富平东乡安平里。解放后卤泊滩故县村隶属富平施家乡,今改属刘集镇。卤泊滩故县村以沟为界,又分为西胡村、东胡村。两村住户大多数为胡姓。据说该村胡姓与庄里镇胡姓、流曲东川胡姓同族,其先祖原籍皆为流曲镇北耕村古胡堡人。至于胡姓先祖何时迁居卤泊滩,目前尚未见到物证史料记载。故县村南不远处埝下,即为卤泊滩。
《魏书·地形志》“频阳县有盐池。”《唐书·地理志》“富平县有盐池泽。”《元和郡县志》“盐池泽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周回二十里。今涸。”史书所言“盐池”即卤泊滩,古名明水滩,又称东滩,东西延绵六七十里,周围五十余村,古为刑徒流放之地,非五谷所宜。昔时卤泊滩耕地很少,老百姓多赖以熬私盐为生。明万历《孙志》载:“东滩冬夏不渴,可以煮盐。”但产量甚微,“穷民将私盐肩挑背负易米度日。”至清代,卤泊滩可熬盐面积大为缩减。据清光绪《樊志》载:“卤泊滩东西号称五六十里,其实不过四五里,滩腹三十余里悉属荒坪。自唐代开采至今,又有无数荒坑,卤干盐竭。其实在产盐者,不过数里而已。该滩地低洼间有碱鹻之处,如遇雨水,调匀日晒,稍久其间浮土垤起。附近居民扫土淋水熬碱之底间有小盐,其味苦涩。如遇雨水过多,俱成水滩,不成浮土,则无碱盐。”志书载东滩所产之盐旧称“锅巴盐”,民间称之“锅板盐”。挖土熬煎成巨块,并无颗粒,食则刀刮,可治“瘿”(ying),俗称大脖子,指生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瘤子。
古莲勺县治驻卤泊滩故县村历两百多年,时间可谓不短。此后虽蒙千余年岁月尘封,然古邑士习民俗文化传承毫不逊色。明万历《孙志》载:“卤泊庙在东明水滩之右,往亦旱祷应者。”清光绪《樊志》载:“卤泊庙在卤滩中,四外水咸不可饮。庙东一缕独甘,皆以境内山川祀。”此句话意思是说,卤泊庙四周都是咸水人不可饮,唯独庙东有一眼甜水泉,堪为称奇。卤泊庙故址在故县村南四里卤泊滩一处高岗上,建有庙宇殿舍约二百余间,供奉主神毛郎及山川诸神。当地人传说:卤泊庙戏楼是鲁班所建,竣工后曾留下话说:“胜吾者添材三根,不胜吾者减材一半。”
当然这个戏楼不可能是鲁班亲自建的,但借鲁班之名炫耀戏楼做工精细完美倒是实情。据故县村老人说,明万历年间曾重修戏楼,其天花板上写有的竣工文字。另外在戏楼北侧太白庙前,有一通明万历年间的石碑,系明吏部尚书孙丕扬所撰,猜测此碑与重修庙宇有关。卤泊庙每年三月十五日起会,历时半个月左右,民间俗称“滩里庙会”,是为富平境内重大的庙会之一。届时邻近各县乡村老百姓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故县村即秦代古莲勺县故址也,后因胡姓迁居而名曰西胡村。笔者亲临该村探访,又查阅史料考证,初步得以明晰故县村源渊,诚望方家点拨指正。(写于.08.20)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