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明水县土地托管促农增收纪实澎湃在

<

初秋时节,行走在明水大地,绿色的田野就像一望无际的碧毯,静静地都能听到农作物生长拔节的声音。玉米、水稻等各种农作物比赛似地生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葱茏的田野仿佛像七彩的画卷。

在通达镇革新村的一片玉米地里,村民冯寿春家的玉米长势良好,今年他把家里的土地45亩地托给革新现代农机合作社,每亩地拿出320元用于农机合作社购买种子化肥农药、机耕费、田间管理费,共计14400元,玉米秋收到家脱粒自行销售,预计每亩纯收入500-600元之间。土地托管让他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一年还能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岂不两全其美。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实现了“农民外出打工,合作社给农民打工”。

以上,这只是明水县土地托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明水县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中积极探索新机制,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托管工作,鼓励乡村尝试村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全程托管模式,探索尝试“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多方生产要素助力(银行、金融公司、保险、期货公司等),降低风险,保证富村富民,百姓利益不受损。开展依托农业企业推进整村托管服务、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整屯托管服务、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推进整村托管服务、依托农机合作社推进土地托管服务等四种形式托管服务。

图为:明水县树人乡连片的水稻,通过托管,农田大户能“吃饱”,土地在“能人”手中既高产又增收。

黑龙江绿野牧业有限公司今年采取“多数托管+少数流转”的经营模式耕种土地6.2万亩,企业采取集中连片规模化、科技化运营、集中采购农资、集中销售、秸秆变饲草,引入农业大灾保险,金融企业信贷支持等,这支出和收入的“一减一增”(耕地、种子、化肥、播种、农药、中耕、收割、秸秆等)可为农户增加收入150元/亩。并带动周边土地托管农户360余人进入就业,达到了企业和农户双赢效果。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城镇化战略的不断推进,不少农民离开土地涌入城市,由此引发了“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耽误挣钱,”等诸多农村耕地问题。为破解类此问题,明水县开展土地托管经营,让土地“老大难”变身村集体和农民增收“倍增器”,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现实问题。

在明水县洼池玉米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内,数十名本地村民摇身变成“产业工人”,在车间内挑选分拣玉米、装箱、打包,每人每个月都有2000至3000多元的收入。这个合作社合作社每年都种植鲜食玉米6000亩左右,想扩大生产资金和土地流转受阻。合作社在乡村帮助下共托管通泉乡宏伟、富民、丰收村土地1.2万亩种植鲜食玉米。长期用工和季节性用工达500多人,村民把土地托管后,不用出村就来合作社上班挣钱。此举即解决了合作社发展缺资金缺土地瓶颈问题,又帮助农户增收和务工就业问题,也证实了土地由谁耕种效益最大化问题。

图为:光荣乡立志村大豆种植合作社成员在观察大豆生长情况。

曾经被农民紧紧攥在手心里视为“命根子”的土地,现如今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托管开来,盘活了资源,逐步实现土地的规模和集约经营,成就了种地农民和务工农民的“双赢”。明水镇勤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先天的组织优势,理事长申远带领班子成员入户讲解托管的好处,组织全村农业机械统一耕种本村土地,托管玉米8187亩,实现农民和村集体双赢。通达镇革新村革新现代农机合作社托管本村农户土地9024亩,在明水县一大批“土地保姆”带动村民致富。

农田托管不仅让农民省力,更让农民省工、省钱。“土地就像是农民的孩子,土地托管,就像把孩子送到托儿所。”申远介绍,土地集中托管后,通过农资联采直供、规模化机械化作业和订单预约,生产成本可降低近40%;规模化连片种植、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亩均可增产200斤左右;实施订单农业,粮食销售价格每斤可提高0.2元左右。

图为:育林乡富裕村村民焦福贵在查看托管给合作社的自家玉米长势情况。

“土地托管的优势是节本增效明显、便于规模经营、利于农民增收、规避了风险。 同时,托管服务不仅发挥了专业化优势,促进了耕地与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有效整合,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而且在未改变土地承包权以及对土地使用主动权的基础上,更好释放了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劳务收入。”明水县农村经营管理站负责人说。

土地托管托出农民好“钱景”。用土地托管和流转,解放了农民的双手,让他们放心外出务工,回家时,农作物的收成依旧属于自己。真正实现托土成金。据了解,今年明水县落实完成农业托管服务总面积48.35万亩,服务农户11573户,全县发放土地托管贷款1.5亿元,实现多方风险共担。?(记者高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