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河源老城,新丰江南岸从中山码头(今珠河大桥)至河源大桥段。
河源老城处于东江、新丰江交汇处,三面环水,像一只浮在江面上的木筏,所以又称槎城。
槎城即原河源县城,亦称河源城镇,年前有上城、下城、上角、下角4个管理区(相当于现在的街道委员会)。年,国家建设新丰江水电站,一批新丰江水库回龙圩镇移民安置于上角区南国道两侧,叫卫星管理区。
如果从南朝齐永明元年(年),龙川析地置河源县算起,河源老城有年历史了。
年,藉新丰江水电站筑坝截水之机,在新丰江上角林屋东侧,建设“河源大桥”(“小江桥”是讹称),花岗石拱桥式,两车道。从此,国道汽车可直接通过新丰江而不用等候轮渡。此前,与“河源大桥”下游相距20多米处,有民国时期未建成的大桥遗址,能见到两个桥墩和第一、二段(孔)桥面。据传是建桥时遭日军轰炸而致此桥成了半拉子工程。
河源县城以新丰江为界,南为县城,北为东埔乡村。“河源大桥”是新丰江河源段的第一条公路大桥,也是连接河源城乡的第一条公路大桥。
年代,河源县发展工业,在龟峰塔以东至三王坝村口以西片区东江沿岸建了一批工厂,包括松香厂、烟酒厂、造纸厂、农械厂、氮肥厂(后改为糖厂)、选矿厂等,此片区称为南湖新兴区,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是河源县早期的工业区。此外,当时还建有一批二轻工业企业,包括铁工厂、铸造厂、鞋革厂、拉丝厂、木工厂、纺织厂、开关厂(后迁至湛珠湖国道西侧)等。除纺织厂、鞋革厂建在上城外,其他均建于南堤路至西堤路一带。
年,位于下角处的“东江大桥”(“紫金桥”“河紫大桥”是讹称)建成,水泥预制件拱桥式,两车道。从此,汽车从河源向紫金可直通,无需再等候东江轮渡,河源东江城乡也同时一桥连接。
30年前的老城商业区域只有太平街、化龙路,50年前则再加沙边街(新丰江南岸县城中山码头至化龙路北出口码头,上世纪50年代建长堤路时废弃)。太平街、化龙路、沙边街是清末至民国年代兴起的。
年代开始建设长塘路——河源第一条长约1.2公里的柏油马路,年代人民路贯通。
年,河源老城,化龙路南段,左为河源刚开张的第一家宾馆——“河源宾馆”(今“化龙商业中心”),再往前是“河源旅社”;右为原“化龙酒家”(今“街心花园”)。
年,河源老城.太平路与化龙路交会处(俗称“十字街”),左为太平街(今太平古街),下右为化龙路。
年,河源老城,鳄湖,飞鸾桥。
年,河源老城中山公园,“观稼亭”(今源城区文广新局),俗称“六角亭”,县城男女青年的幽会之地。亭东、南为水稻田。
太平街、化龙路、人民路、长塘路、中心街、公园路、长堤路,再加上上城,面积约5平方公里,这就是年代前河源老城的基本格局。
年,河源老城,中山路北出口(今珠河大桥南入口),左为“水上公社”的机修车间、城镇搬运公司(今为翔丰商业广场),右为“水上派出所”。今天的翔丰商业广场当年有城镇搬运公司、县供销总社、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县土产公司、县财政局。
年,河源老城,中山公园东的“公园影剧院”(原为“人民礼堂”,建于年代末,改革开放后改称“公园影剧院”),剧院前停着两部公共汽车。
年,河源老城,西堤路,原河源二轻拉丝厂大门,一个外省农民工在酷暑中听卡式录音机,他说他也不知道厂里的租赁者是谁。该厂建于年代,属二轻系统,主产品铁钉。
年,河源老城,中堤路,茶行街北出口处,古榕与驴。政府改造长堤路,这棵百年老榕树保留了下来。
年,河源老城,化龙路北段。
年,河源老城,太平街(今太平古街)中段。
年,河源老城,太平街(今“太平古街”)中段,谢屋正门。
年,河源老城,上城,北直街与东直街交会处。
年,河源老城,太平街(今“太平古街”)中段。
年,河源老城,太平街(今“太平古街”)中段,民国时期的建筑。
.河源老城,东堤路,原“新江旅店”(属河源县饮食服务公司),左百米医院、河源港务所及客运码头,此旅店主要为乘船旅客及住院病人家属提供服务。
年,南堤路,原河源县农械厂旧址。该厂建于年代,曾生产过手扶拖拉机。
年,南堤路,河源造纸厂。该厂建于年代。
年,河源老城,上角“九重门”江屋,老井。
年,河源老城,上城红门李屋,正厅上的匾:大清咸丰十年,诰赠奉政大夫李棠公奉旨钦立“赏戴蓝翎”。
年,河源城郊,“凉帽山”旁的新丰江畔,河源最早的自来水塔(取水站),建于年代,为河源县城镇属。年代后,河源县城家庭基本普及自来水。
年,河源老城,上城北直街,“草行丘屋”,已列入“不可移动文物”。
黄玉逵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