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年,我省以改善农村饮水条件、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为目标,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年,通过扶贫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全省约.54万饮水不安全人口喝上了洁净安全的净化水,其中贫困人口约15万人。
打井现场。
攻坚克难
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农村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必须完成的硬指标之一。在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工作中,省水利厅集中力量,综合施策,全力加强扶贫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
为准确掌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状况,省水利厅协调省扶贫办组织各地水务局、扶贫办,历时近6个月,完成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核查和精准识别工作。在精准识别期间,省水利厅会同省发改委根据工作实际,延迟下达省级计划,整合中央建设资金,为争取扩大省级投入创造了条件。年6月初,在全省尚未完成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精准识别工作时,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推进工作视频会议就提前召开,明确了地方责任、省级资金安排原则、相关工作时间节点、水质检测内容等关键要求,在资金不确定、建设任务不确定、相关指标要求没有明确的复杂局面下,为地方指明了工作方向。
为了抢抓工期,全省涉及的28个项目县普遍采取了提前整合资金、审查审批、开展招投标的做法,不等不靠、主动加压。
从年夏天开始,全省各地扶贫饮水安全保障工程陆续展开,尤其是在进入秋季以后更迎来施工的高潮。
自来水接进家,困难群众体会到生活的幸福。
在佳木斯市桦南县梨树乡永久村扶贫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现场,项目负责人王玉宝说,由于永久村地下沙石较多,自来水管网施工不能使用专业的顶管机从地下直接穿管入户,只能利用挖掘机在前面开挖,然后人工跟进铺管入户。这种方法施工难度大、时间长。为了确保在上冻前保质保量完工,他们天还不亮就开始施工,天黑了还不停工。
在国家级贫困县明水县,上级资金计划还没有下达的时候,当地就自行谋划各项前期工作,鼓励企业先行垫付资金开展工程建设。县水务局孙国生介绍,明水县地处明青高地,地质条件特殊,别的地方一眼井只要24小时就可完成,但在明水县东部的丘陵地区,如果遇到地下有坚硬的岩层,一眼井打上一个月也不一定能成。有些地方沟壑纵横,地下穿管难度也很大。面对这种情况,他们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对难打的井、难穿的管线先摸排好,待其他工作都完成后,县里再集中人力、物力开展攻坚战。
在依安县,从年年末就组织了工作队对全县饮水安全工程进行调查摸底,并绘制了全县饮水安全工作的现状图和相应的统计表。进入年以后,他们挂图作战,按图索骥,倒排工期,年底前,全县54个贫困村全部通上了自来水。
为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省水利厅采取了加强督导检查、建立约谈督促机制、落实情况通报制度等方式推进工程建设。厅领导集体约谈了12个进度较慢项目县的水务局长;多次约谈进度滞后的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督促其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迅速扭转被动局面。综合督导检查组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进度落后单位,落实“一县一单”督导内容,有针对性地实施驻地重点督导,推进工程建设,并协助解决施工难题。负责泰来县的督导检查组组长张广志说,泰来县有21个屯的标段受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河流石多、地下水位高等不利因素制约,按时间节点要求很难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检查组通过现场分析问题,咨询各单位的技术专家,制定出减少挖深、管材保暖抗冻的施工方案,同时协调组织泰来县水务局、乡镇相关的负责人到情况类似的龙江县考察,将龙江县的保温夹方案运用到泰来县管网施工中,不仅使问题得到解决,还节省了施工成本多万元。
截至年12月30日,全省累计完成省级投资11.96亿元,有效改善了贫困人口及所在村屯人口饮水条件。
建设中的井房。
从小井水到自来水安全水也是幸福水
水龙头一开,清澈的自来水就哗哗地流了出来。接了大半盆水,淘米、洗菜。临近中午,家住依安县新发村的贫困户徐国良大爷开始准备午饭。“过去我吃的是小井水,水不清亮,做出来的米饭不香,洗出来的衣服也不透亮。”徐大爷说:“现在好了,家家户户都送上了自来水,配上我们自己种的大米,做出的米饭真是又白又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保障贫困人口喝上洁净的安全水是满足脱贫攻坚中“吃不愁”的重要一环。
扶贫饮水安全保障工程让饮水困难的群众们喝上清冽的自来水,品尝到了生活的甘甜。
在国家级贫困县海伦市乐业乡民乐村,洁净的井房里,从米深的地下抽上来的水经过净化和消毒后输送给周边户村民。
海伦市水务局董树海介绍,民乐村和周边几个村屯的农民过去都吃小井压上来的水,水质不好不说,水量还不能保障,遇到缺水的时候,还得去很远的地方拉水吃。经过调研,他们在这里建设了这个一井带多屯的饮水工程,新打的井每小时的出水量达到15吨,并建造了一个储水量24吨的水箱和一套二级净化设备。到年11月前,工程建设就已经全部完成,周边3个村屯的自来水入户率达到%。
从小井水到自来水,贫困农民告别的是不洁净的地表水和疾病,迎来了幸福和健康。在依安县疾控中心,检测人员告诉记者,对57个贫困村的水样检测显示,新的集中式饮水工程建成后,水质合格率由过去的15%提高到90%。
在鹤岗市绥滨县北岗乡永德村,一座年建设的老水厂经过改造变成了二级曝气二级过滤的全自动水厂。送水员刘振海告诉记者,没改造前的水有杂质,池子里水锈大,一个月得刷好几次,放水时还得看着,稍不留神儿就可能跑水。现在的水一点儿杂质都没有,到点送水时推上闸就行。
绥滨县水务局于新英介绍,绥滨县地处黑龙江、松花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地带,由于地下土壤结构复杂,地下水铁锰元素严重超标,一般铁含量为10-30毫克/升,超标30-倍,锰含量为1.0-3.0毫克/升,超标10-30倍。普通的处理办法很难保证水质。
在绥滨县自来水公司水厂,负责人姚可军告诉记者,这个水厂负责给县城和附近15个屯供水。过去,他们采取普通的净化罐和一级曝气等方法,但是由于绥滨的水质特别差,净化效果很不理想。现在,他们将水从米深的地下提取上来之后,首先加碱提高PH值,然后采取二级曝气、二级过滤的方法净化和改善水质,经过县卫计部门对42项指标进行检测,净化水水质完全达标。
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焦立学介绍,我省饮水不安全的最突出问题是水质不达标。全省大部分地区都存在铁、锰超标的现象,在比较严重的地区超标值甚至达到多倍,还有部分地区水质含氟超标。因此,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最关键问题是提高水质,工作和资金投入大部分都围绕提高水质来开展。各地根据现有水质情况,相应的建设紫外线消毒和不同等级的净化设备。总之就是既要从根本上提高水质、又兼顾投资合理性的技术方案。
技术人员在检测水质。
让饮水工程
“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久”
让农村居民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安全水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基本要求。
在饮水工程“建得起”之后,各地又将面临如何才能“管得好、用得久”的问题。
在海伦县乐业乡民乐村,经村民推选一名老党员为大家义务看守井房,并且决定由村委会利用村集体的经费,统一出资为村民承担供水费用。
除了这种模式外,我省还倡导对已经建好的饮水工程进一步明晰产权,按照谁所有、谁使用、谁经营的原则,落实好管护责任,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供水价格,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工程给予适当的补贴或加大运行维护的投入。
为确保工程建设长期发挥效益,省水利厅积极强化饮水安全工程的各项管理措施,印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指南》,明确市(地)水务局质量监管责任,指导各地水务部门与卫生疾控部门密切配合,合理确定水处理工艺,做好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化验工作,确保供水水质安全。从多方面保障,让饮水工程“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久”。
灌区的壮丽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