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水一农民家庭培养出两名国家级运动员

让青春没有白癜风干扰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782212.html

儿子国际拳击夺金女儿国家标枪摘银

明水一农民家庭培养出两名国家级运动员

高小平刘畅本报记者刘华鹏实习记者陈骁

今年5月13日“母亲节”,中国拳击队运动员王志宝没有像往年那样给母亲寄来节日礼物,而是送给母亲一个更大的惊喜——在为期六天的西班牙国际拳击邀请赛上,为中国赢得一枚金牌。

国际级金牌,这就是一个儿子献给母亲最好的、最富含金量的节日礼物。王志宝一家高兴得相拥而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梦想被绥化市明水县树人乡树人村一个普通的农民之子变成了现实,怎不令人欢欣鼓舞。

王志宝摘金后,记者走进王家。三间普通的彩钢房,室内设施简陋、干净整洁,和其他农户并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有点寒酸。而在墙上挂着的20多块奖牌、奖状,却彰显着这个家庭的与众不同。据了解,王志宝的大姐王丽毕业于沈阳理工大学;二姐王萍曾经是国家田径队优秀标枪运动员,年在亚洲田径锦标赛上获得女子标枪银牌,并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奖牌。

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是如何培养出一个是理工大学生、两个是国家级运动员的?带着好奇和探秘的想法,记者采访了正在忙碌农活的王志宝的父亲王爱臣。

王爱臣向记者介绍:“我们就是普通的农村人,我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一样,没有经过什么特殊的教育,我们对孩子从不宠着、惯着。王志宝小学在本村上的,初中时学校离家能有十里地,但我坚持让孩子走着上学,中午带上他妈妈蒸的馒头、饭菜。即使是下雨、下雪,也绝不让孩子迟到、早退。从小就教育他们要好好做人,养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有一次,王志宝感冒发烧,赖在床上不想上学,一向疼爱孩子的王爱臣却并没有妥协,带上妻子为孩子煮的鸡蛋,背着孩子去上学。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又放心不下,便一直守在校外等着孩子放学。

为了让孩子们知道生活的艰辛,珍惜读书的好时光,王爱臣做了三个小锄头,每当放假,三个孩子就跟着大人一起上地铲地,干些农活。这些经历,让王志宝姐弟三人知道了劳作的艰辛,知道了农民的辛苦,更加珍惜生活、敬畏生活。

那时的王志宝姐弟三人一人一把小锄头,跟在大人后面铲地,依然一副小庄稼汉的样子,成为村里的“小名人”。因为常年参加劳动,皮肤黑呦,王志宝也被村里人亲切地称为“王大黑”。这样的习惯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姐弟三人谁放假回家都会争着抢着帮父母干些农活。

因为勤奋好学,加之热爱劳动,姐仨不但学习优秀,而且个个体质健壮,大姐王丽考上沈阳理工大学后,二姐王萍和王志宝在上初中时被县体校选中,并根据各自特长,分别被培养成为田径运动员和拳击运动员。在以后艰苦训练的日子里,姐俩从不喊一声苦、叫一声累,总是带头完成各种训练任务,而且处处领先。

成功总向着努力者招手。多年拼搏努力,姐俩常常在县、市、省和国家级比赛中获奖,并一步一步从县队跻身市、省和国家队,特别是二姐王萍在年亚洲田径锦标赛上获得女子标枪银牌后,黑龙江省和省市媒体争相报道,这给弟弟王志宝带来很大的鼓舞。在国家拳击队里,王志宝那种在哪里被打趴下就在哪里站起来、不把对方打趴下绝不罢休的精神让队友敬畏,因为他在家里排行老三,加上那种训练起来不要命的劲头,被队友们称之为“拼命三郎”。也就是这种“拼命三郎”精神,成就了王志宝的国际拳击冠军梦。今年5月中旬,在西班牙穆尔西亚举办的国际拳击邀请赛上,中国队作为唯一受邀参赛的亚洲队伍,派出8名选手参赛,经过6天激烈争夺,最终斩获3金3银。其中王志宝在参加91公斤比赛中,先后战胜法国、俄罗斯等名将,为中国赢得一枚金牌。

载誉而归,王志宝并没有太多的激动,表露最多的是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他说:“我的家乡明水还很贫穷,父母为供我们三个孩子上学,拉了10万元的‘饥荒’,我们只有多拿金牌、银牌,才是对家乡、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据了解,王志宝的母亲前几年患了脑梗死,留下了手脚麻木的后遗症,不能干体力活,可她并没有被艰难的生活击败,反而更加开朗,对生活充满期待。她总是说:“我一定要坚强起来,给孩子做好榜样。我要看着我儿子拿更多的奖牌,为国家争光。还要看孩子们都成家立业,将来,我还得帮着照顾孙子、外孙子呢。”

正是父母的坚持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一个普通的农家培养出两个国家队运动员、一个大学生;也正是父母的善良、坚强、勤劳,让子女有了学习的榜样,让他们在各自的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