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东北农村,每到进腊月的时候,家家户户杀年猪,包粘豆包和冻饺子,还有炒瓜子,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到仓房的缸里冷冻起来,随吃随拿。这些硬件食材准备妥当之后,就到腊月二十左右了,然后进行到下一个环节------糊墙。
我对糊墙有特别深的印象。记忆中大哥大姐都结婚了,二哥当时大学没考上就去大庆学习汽车修理,得腊月二十八九才能回来。家里只有爸妈和我三口人,我当时上初中,所以糊墙的重任就落到了我的肩上。我家基本上都是在过完小年之后开始糊墙。在这之前,我先骑自行车去8里外的小镇上赶集,买回旧杂志或者旧报纸啥的糊墙用品。回到家里,再把这些杂志拆开,整齐地摞在一起,为糊墙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腊月二十四这天开始糊墙。早上我们一家三口早早起床,简单吃完早饭后,就开始糊墙了。我家不用糊屋顶,只糊东、西、北这三面墙。我和妈先彻底打扫房子,等屋里的灰尘消了,找来2个木马分别支在西墙的两边,上面铺上木板——这活是爸干的,然后爸就去找地方玩扑克,玩的是三打一。妈用大锅打好浆糊,浆糊热气腾腾的闻着可香了。我负责糊墙,妈负责抹浆糊,虽然是土房,但房子挺大,是三间房,需要糊的是连着的两个屋子。妈把抹好浆糊的书纸递给我之后,我站在高高的木板上把书纸工整地贴在墙上,然后再用笤帚仔细地扫一扫,让纸和墙亲密接触。最难糊的是第一行,我个子小,仰着头,特别累脖子。横行都对齐了,往下就好糊了。接着糊第二行,依次类推。西墙糊完之后糊北墙和东墙,南墙除了窗户之外就剩两个小垛子,糊完这两个小垛子后就算糊完墙了。从早晨8点多开始糊墙,大约下午1点多就糊完了。
看着糊好的墙,屋子立刻变得亮亮堂堂的了。妈特别高兴,用自己的话对我说:“丫累了,妈整。”意思就是她收拾。收拾完之后,妈开始做我爱吃的饭,捞大米饭,炖茄子干。饭做好之后,爸回来了,夸了我一句:“我老姑娘就是能干。”大约3点多,我们一家三口开始吃饭。我比较馋,盛完饭之后,就去大锅里泡汤,香喷喷的吃完两碗饭后,妈捡碗收拾,爸去外面喂牛。等到晚上6点多开始烧炉子,这一天要多烧点,因为糊墙了,得让墙上的纸干透了。爸的炉子烧得特别好,总是能把炉桶子烧红了,屋里特别热乎。然后就能听见糊墙的纸嘎巴嘎巴的声音,那就是浆糊干透了。屋子变得特别暖和,晚上躺在炕上,看着自己亲手糊的墙,虽然是书纸,但屋里也白亮亮的,显得很干净,感觉很是美好。
书纸糊墙也有好处,因为是买的旧书,多数都是各种报纸杂志啥的。糊完墙后的许多天里,我没事就读墙上的字,有的是小说故事,有的是时事要闻,有时候看的连接不上,我就站在凳子上满墙找,实在找不着的,我还挺遗憾。
糊墙是我们七十年代农村孩子的深刻记忆,我永远都忘不了。忘不了糊完墙妈做的大米饭炖茄子干,忘不了爸烧的通红通红的炉桶子,忘不了我满墙读书的情景,最忘不了的是那个贫穷而美好的年代……
审阅:吴秀明
简评:通过小时候在东北农村的一次糊墙经历,表现了浓浓的亲情,以及对那个贫穷而美好的年代的回忆。
终审:严景新
编辑:卜一
作者简介:殷晓芳,女,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滨泉凤亭小学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曾经在教学论坛上发表论文《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特别喜爱文学。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