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新华社刊登我县的三个青年通过自身努力各自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创业之路的故事,今天,明水发布予以转载。
小笤帚扫出一条致富路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明水县的三个青年通过自身努力各自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创业之路。
吕兰双是明水县兴仁镇兴发村笤帚糜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高中毕业后,他一直在外务工。在河北唐山,他第一次接触到笤帚制作行业,他了解到当地制作笤帚的原料很多来自自己的家乡,且深加工之后还会卖回家乡。
后来,吕兰双回到家乡发展圆自己的“笤帚梦”。年,在吕兰双的牵头下,兴发村成立了笤帚糜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有56户村民入社,采用带地入社、农户订单、土地流转等多种经营模式,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共有笤帚糜子种植基地亩,年生产笤帚超过万把,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海外市场。
合作社常年雇用贫困村民20余人,人均增收余元。收割旺季时要雇上百人,有效的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民灵活就业和贫困户脱贫。
扶贫鸽子飞起来
年,明水县育林乡示范村党总支书记曹刚听到消息,在外打工的村民马淑利夫妇学到了肉鸽养殖技术,想回乡创业,但顾虑重重。曹刚马上与二人取得联系,以党总支的名义扶持创业,但成功后要带领乡亲们共走致富路,尤其是带领贫困户。
马淑利带着她的合作社成员经历了六个月的养殖试验终于成功了,今年春季,她带领10名贫困户开始养殖鸽子,这10户贫困户在马淑利的技术指导下,种鸽繁殖越来越多,示范村每天“鸽声”不断。
据了解,明水县育林乡示范村建立“合作社+贫困户”的脱贫模式,将合作社、贫困户结成共同体,形成‘养殖保姆’效应,使贫困户“有业可从、有股可入、有利可获”。
忙碌在制衣流水线上的扶贫人
梁娟,年6月出生于明水县崇德镇民主村,初中毕业在外打工成为一名缝纫女工,后来当上了车间主任。年,梁娟回到家乡开始筹备创业,之后成立佳姿服装厂。佳姿服装厂解决了多名妇女的就业问题,月生产服装能力达余件,产品销往国内外。
年,佳姿服装厂在育林乡建成第一处分厂,招募和培训育林乡妇女名,未来几年,梁娟计划把服装厂面积再扩大,再建成更多分厂,为更多的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
审核/辛 宇
责编/张 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