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在阜宁的光辉史篇学校旧教育制度的改

在阜宁的光辉史篇

50

学校旧教育制度的改革与“抗战建国”方针的实施

继年底,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硕集举办全县教师训练班以后,年春,县文教科在东沟召开文教会议。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到会作了政治报告,要求全县教育工作者在一切为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总目标下,做好教育工作。报告还指出:为了适应抗战建国需要,必须逐步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废除旧的公民课和反动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管理上,提倡谆谆诱导,反对打骂体罚学生。要求把儿童组织起来,建立儿童团,积极参加抗日活动,轮流站岗放哨,盘查行人。县文教会议以后,教育改革逐步在全县开展起来。年,盐阜行署多次制定文教法令,汇编成册,发至各文教机关、各学校贯彻执行。行署文教处长白桃(即戴伯韬)特地为《文教法令汇编》写了序言,为教育改革作了明确指示。

▲正在训练的儿童团员

▲戴伯韬

▲儿童团员

教育改革主要是对私塾的改革。私塾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教育方式。它脱离劳动,脱离社会现实生活。这种教育不适应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势和劳动人民文化翻身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彻底改革。抗日民主政府针对改造私塾,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创办实验小学。为了探索改造私塾的道路,积累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经验,年6月起,县抗日民主政府先后在汪朱集、板湖、沟墩、益林等地创办了实验小学,废除了“四书”“五经”等课程,开设语文、算术、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学校选择有一定业务专长和教学经验的人担任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实验小学总结了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办学经验,为创建新的教育制度打下了基础。

▲美术教室里学生印制木刻

2.推行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爱国的教育家,他为改革旧的教育事业奋斗一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当时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势是相吻合的,因此抗日民主政府积极推行他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提倡他的“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强调读活书、反对读死书,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提倡“小先生”制、“即知即传人”等教育主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推行,为实现党的“抗战建国”的教学宗旨,实行抗战时期的战时教学、游击教学、组织儿童团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培养抗战建国人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考核教师。在逐步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政府于年底至年,对各私塾进行登记,然后对全体塾师进行政治和业务上的考核审定,合格者由政府发给合格证书,没有合格证书者不得任教,并参照实验小学的课程增设了政治课和生产劳动课。政府对学校提出四条标准:(1)课程和教科书需按政府统一规定;(2)学校必须组织儿童团;(3)教师不称职者由政府另荐人选;(4)学校必须组织校董会,负责领导学校,由热心教育的群众代表、教师代表、学校负责人共同组成。根据这个标准,县政府于年将全县多所改造较好的私塾批准为“代用小学”。政府规定“代用小学”享有与普通小学同等的待遇。

▲陶行知与孩子们

作者/来源:水绿阜宁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