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浏阳古港磊石山乌龙寺,浅谈浏阳的龙王庙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三甲吗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

湖南岳阳湘江的支流汨罗江畔有一座凤凰山(旧名汨罗山、玉笥山,也叫凤凰台),凤凰山的西北边汨罗江入湘江口有一座磊石山(旧名累石山、五木山,也叫万寿山)。宋代词人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有一首诗叫《磊石》:“鼓发营田市,帆收磊石山。冰纨六十里,烟髻两三鬟。天气水云合,人家罾网间。晚来风更熟,别浦棹歌还。”描写的正是这座磊石山。据《磊石山志》载,磊石山上有龙王庙(又名洞庭君庙)。

同治《浏阳县志》舆地志磊石山

非常巧合的是,在湘江的另一条支流浏阳河的上游大溪河畔竟然也有一座磊石山(旧名癞石山、乌龙山,也叫癞子山),磊石山的西北边有一座山叫高浒尖。相传很久以前,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挑着一担土要去填东边的大海,走到今天的浏阳古港境内时,谁知扁担突然断了,洒落的两筐土就变成了今天的高浒尖和磊石山。因此浏阳东乡有个古老的民谣:“高浒尖、癞子山、张果老、一担担。”磊石山上原来有一座乌龙寺,明朝万历年间,善士周济尧跟乌龙寺僧元徹说:老僧莫向空中去。元徹回答说:明年仍佈法雨来。之后到乌龙寺祈雨辄应,非常灵验,于是有人便在寺旁的石头上镌刻“祈雨灵坛”四字。后来乌龙寺因年久失修,以致塌废,寺废弃后当地人于清道光年间捐建了乌龙祠。

同治《浏阳县志》祀典志磊石山龙王庙

同治《浏阳县志》祀典志,县东祠庙,龙王庙,澄潭一,古港磊石山一曰乌龙祠,陈家坊一,明时建。

书画家张国恩在浏阳古港磊石山乌龙寺

尽管现在人们习惯称浏阳古港磊石山上的乌龙祠为龙王庙,但其庙门上仍旧是“乌龙寺”三字。每年六月十三日的龙王庙会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民俗文化,吸引了众多来自各地的香客和游客。前些时候,上海市政协常委,著名书画家张国恩先生(号定远,字三梅占,别号五钱、窾道人,吴昌硕先生的第四代传人)来到浏阳,爬上古港磊石山,参观了龙王庙和龙王庙天池,并题赠了龙王庙三幅字,一“乌龙寺”,一“龙王护佑”,以及“风云兴瀚海,雨露沛苍生”庙门联。

浏阳的龙王庙

龙王庙也叫龙神殿,浏阳东乡除了古港磊石山的龙王庙(乌龙寺),据《浏阳县志》载,原来在沿溪澄潭、张坊陈家坊、高坪松岗山都建有龙王庙。浏阳县城北城外既济宫荷花池、南市街也都建有龙王庙。南乡则在蕉岭、龙王排建有龙王庙。如今的浏阳河大溪河畔仍有澄潭龙王庙,南乡的澄潭江镇毛坪南竹山有龙王宫。

同治《浏阳县志》祀典志龙王庙

同治《浏阳县志》祀典志,龙王庙,戊寅志称龙神殿,通志称庙,今改之。在北城外,既济宫荷花池亭内,戊寅志嘉庆元年知县裘豫设位捐廉十五两存典肆,取息以供香火,后知县怀豫,迁神主于昇冲观,二十一年加修葺,颜其庙曰:既济宫。敕封福湘安农龙王之神,岁以春秋仲月辰日致祭。

《浏阳县志》祀典县南、县西龙王庙

据同治《浏阳县志》载,原来在浏阳西乡的普迹市也建有龙王庙,浏阳最西边的百嘉山(今柏加镇)竟建有四座龙王庙,分别叫红龙殿、白龙殿、青龙殿、黄龙殿。

大围山李家湾龙王庙的神像传说

在今天的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东湖村萧家湾,浏阳河的北岸有一座龙王宫(又名老青龙王庙),据传这龙王宫里的神像来自浏阳河上游的大围山李家湾龙王庙。故事要回到清道光十四年(年)的六月十五日,浏阳大围山李家湾发生山洪,大水冲毁了当地一座建于雍正十三年(年)的龙王庙,庙中的神像随着洪水沿浏阳河一直冲到下游的东湖萧家湾河岸边,当地村民见到河中漂着的神像,便将其抬请上岸,后为供奉神像,乡绅易郁秀、李宏模等倡捐修建了龙王宫。有一天官居两江总督的陶澍回老家安化省亲,路过东湖萧家湾,慷慨捐田30亩以作庙产,自此龙王宫的香火不断。

浏阳石柱峰玉皇殿(龙王庙)

浏阳石柱峰玉皇殿(龙王庙)原名桃花观

在浏阳北乡的石柱峰(原来叫金顺山)也建有一座龙王庙(今龙伏镇境内),而且遇干旱时祈雨很灵验。这座龙王庙也叫玉皇殿,在清乾隆之前称为樱桃观。这玉皇殿应该算是浏阳境内最有名气的龙王庙了。据传樱桃观是婴母教的发祥地(道教净明道祖师许逊,以老子《道德经》中“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德恒不离,复归于婴儿”为教义,创建婴母教)。

《浏阳县志》县北石柱峰龙王庙

据说位于石柱峰樱桃坡的樱桃观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观内僧、道各占一半,唐贞观、北宋宣和、明万历年间都有进行增修。明代已有麻石砌成的房屋48间。清乾隆四年(年),因头一年唐欧氏来上香却神秘失踪,导致樱桃观被官府拆毁并禁止再建。直到光绪年间才在原址重建,改名叫玉皇殿,化名龙王庙才躲过官府的追究。浏阳北乡除石柱峰的玉皇殿(龙王庙)外,在沙市镇赤马清映村也有一座龙王庙。

同治《浏阳县志》舆地志石柱峰

同治《浏阳县志》舆地志,县北山,石柱峰,距县百十里,近东乡境,故重山峭削如柱,壁立千仞,晴日可瞰洞庭。山泉分流,一入潦浒市,一入平江。冢有井极清冷,明嘉靖二十七年县丞李潜名其泉曰百汇,其下为金顺山。按:山内旧有樱桃观,乾隆四年以唐欧氏迷失,故奉大吏檄毁之永禁修建。

浏阳的许真君庙(万寿宫)

婴母教创始人许逊,字敬之,江西洪州(今南昌)人,原为四川旌阳令,后弃官归隐南昌新建西山(又名逍遥山),创立净明道,并在此白日飞升,得道成仙。典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一个版本就是说许逊一人得道成仙,全家四十二口包括家里的鸡、狗也都跟着成仙了。据《十二真君传》载:“许逊举孝廉,拜蜀旌阳。令慕道,弃官归,师大洞君。吴猛传三清法要,至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白日拔宅上升。”宋真宗政和二年年许逊被诰封为“神功妙济真君”,旧祀铁柱宫,明嘉靖后改为妙济万寿宫,原来浏阳西乡有个地方有座万寿宫,清嘉庆八年许逊被封为“灵感普济之神”,于是那个地方就取名叫“普济”,后来演变成了今天的“普迹”。浏阳东乡的官渡、永和、东门都建有万寿宫。

同治《浏阳县志》祀典志,许真君庙

同治《浏阳县志》祀典志,许真君庙,祀晋旌阳令许逊,东城外一,南城一,毁于火。嘉庆二十一年江右商民谋就毁址重建,知县谢希闽谕止。今仅存西偏。案:许逊,字敬之,举孝廉,拜旌阳令,以晋乱弃官,归游豫章,除蛟蜃害。宋封神功妙济真君,祀铁柱宫(嘉庆戊寅《浏阳县志》误作铁树宫)。嘉靖后改称妙济万寿宫。嘉庆八年封灵感普济之神,岁春秋致祭于南昌县,今江右商民多立庙祀,仍称万寿宫云。

浏阳大围山镇东门万寿宫

东门市万寿宫始建于清雍正五年(年),正殿供奉许真君许逊(一说是水德星君,但水德星君祀水府庙),配殿设土地祠和五显祠。万寿宫内共有三庙,所以也称东门三庙。道光年间在庙后修建了观音阁。光绪三年(年)又拓建万寿宫,治灵官祠,将观音阁移到灵官祠西边。光绪末年,万寿宫成为了东门商会的会馆,在苏维埃时期,上东区政府驻万寿宫。如今万寿宫主体尚存。

江西南昌新建县西山万寿宫

有一种说法,由于许真君许逊是江西本土神仙,曾为民斩蛟除害,被江西人尤其是南昌人视为保护神,因此历史上人口迁徙的“江西填湖广”,江西人每迁到一个地方,都会在那里建庙供奉许真君许逊。浏阳是个移民的县城,而移民来源地很大部分是江西,据谢建国老师的《浏阳移民史研究》,不完全统计,浏阳来自江西的氏族多达支,其中最多的(差不多占三分之一)是南昌地区,正是许逊的故乡。末斋祖上就是从南昌丰城(丰城县原属南昌府)迁来,迁出地原来有一座石崇观,里面供奉的就是许逊许真君。据康熙《浏阳县志》载,浏阳建有许祖行宫。以前在浏阳县东城外和南城,东乡的张家坊、陈家坊、高坪,西乡的普迹市、枨冲市都建有许真君庙。

(文/末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