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明水县三个贫困户自强不息不负春光

(孙志国高伟)黑龙江省明水县是大兴安岭南麓扶贫开发片区国家级贫困县。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这个县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的志气和本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全县广大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由“以贫为荣”向“摘帽为荣”转变。日前,记者在明水县繁荣乡采访三位贫困户,把他们自强不息的脱贫感人故事奉献读者。

自强自力情融黑土地

“赤芍别名木芍药、草芍药、红芍药、毛果芍药,种植期虽为四 年,但经济效益好,一亩地纯效益能在一万多元。种植前景是相当可观的。”4月9日上午,在明水县繁荣乡自兴村的小屯后面,一片黝黑的土地就是村民于胜全家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村党总支书记刘长山介绍说。

55岁的于胜全是这个村的贫困户,妻子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双手蜷曲不能从事劳动生产,且常年用药,家里还供孩子上大学,苦日子可想而知了。于胜全在村委会和扶贫干部的帮扶下树立信心,他不断地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近几年来每年都种多亩地。以农民那种特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勤恳恳,努力劳动,把一片真情洒向黑土地,汗水终于换来丰收。去年脱贫以来,于胜全更是快马加鞭乘势而上,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他种植了赤芍。

“快看这小芽,有一寸长了,是紫色的,长的真好,这是去年秋季栽的种子。种子就像我们吃的咸菜地环。”于胜全的妻子从松软的土里扒拉出小芽,大家看了一会,她又小心翼翼地埋起来。于胜全呢?妻子介绍说在临近的粮食烘干塔干活呢,都干一个春天了。是啊,勤劳人家先致富,向阳树木早逢春。

繁荣乡利用独特的自然优势,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山清水秀空气新,赤芍花开满山岗,这是繁荣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美丽乡村的真实写照。 

民猪拱开富裕门

狭小的猪舍,被铁栅栏分成好几个隔断,每个隔断内都有三四头生猪,有的觅食,有的吃饱了静卧,有的在嬉戏。有的猪是一身的洁白,有的是全身的黑色,中无杂毛。

“我家生猪大小30多头呢,眼前的只是一部分,圈舍太小,其余的猪我赶到邻近的亲戚家猪圈寄存。”瘦高个的主人彭永林介绍说。

今年58岁的彭永林是联合村贫困户,家中三口人,夫妻两和丈母娘,种着20多亩地。几年前他不幸患上脑梗死,属于因病致贫户。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不等不靠,想办法脱贫。依靠多年前积累的养猪成功经验开始养殖生猪。他头脑灵活,没事总是琢磨。在养殖本地白猪的基础上,前年从从呼和浩特市买回两头民猪母猪,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打出了东北民猪的品牌。通过自繁育留母本壮大养殖。去年,彭永林家卖了五窝猪仔,收入了多少钱?他闭而不答。按照农村话,近几年养猪的村民都“掏”上了。

“东北民猪肉质好,抗寒性强,繁殖性能好,价格比一般生猪高,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将它作为母本与瘦肉型公猪杂交,可生产出二元、三元的商品猪,商品猪可兼得民猪优良特性。”陪同采访的联合村党总支书记赵振文介绍说。

“你看这地基是去年秋季打的,过几天我就开始建猪舍,今年打算扩大养殖,新的圈舍平米,采用下边砖混,上面保温板结构,这样保暖又省钱。现在有母猪七头,今年打算多留母猪,自繁殖。让东北民猪品牌在明水打响。”彭永林介绍着他的养殖规划,身边是用红砖砌好的“沉井”。

我们离开时,瘦弱的彭永林走起路来不是很利索,显然是脑硬死留下了后遗症。暖暖的阳光下他的身影很是高大。“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坐吃山空,没有志气,但我们村的贫困户个个都是好样的。”赵振文笑语盈盈,和他的村民一样,满脸的幸福获得感。

幸福村里幸福的“牛”人

繁荣乡幸福村一个叫沈祥的小屯,小屯的地势西低东高,村民刘贵富家就住在屯子的最东头,崭新的彩钢户、宽敞的仓库,整洁的小院,房后是几棵高大的白杨。小院的西南角落是用铁栅栏围成的牛舍。舍内大小不一的黄牛在吃草。一只刚出生几天的小牛犊在栅栏外与母亲隔栏“亲吻”,生病的牛犊在呼唤着亲情。

“我今年才45岁,如果不是前几年得了‘布病’,治病用钱,如果不是供两个孩子上学,我家是不会贫困的。如果你们前年来我家,那还是东倒西歪的破草房呢?”主人刘贵富刚正在收拾牛舍,清理牛粪。想靠养殖挣钱,这一天就没有闲时候。

刘贵富是个勤劳的村民,贫困的原因也不是好吃懒做。前几年在种地的同时他还养殖山羊,想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想让名字和人一样的“大贵大富”。然而自从患上“布病”以后,不能干农活,孩子一大到处用钱,无论接受与不接受,“贫困户”的帽子是扣在了他的头上。   

“年纪轻轻的谁愿意贫困啊?谁想当贫困户啊?谁想在村民眼中抬不起头啊?怎么办?就得自食其力的挣钱,摘下贫困帽子走向致富路。”刘贵富趴在铁栅栏边上,迎着太阳,说话时眼中分明有一颗晶莹的东西在闪烁。于是在帮扶干部的真心帮扶下,他购买了黄牛从事养殖。

“现在有大小六头黄牛,价值10多万元。这小牛犊刚下两三天,有点生病,正在治疗。过几天还能下个牛犊。”

“一窝不能产两三个犊吗?一年能不能产两窝啊?”

“不能,这牛和猪不一样,一年才一窝,一窝一个犊!”记者一句幼稚的问话,让刘贵富和周边的村民爽朗大笑。如果真的那样,这可是太好了!看着刘贵富爽朗的笑,他的心情格外高兴。远处是蓝蓝的天、悠悠的白云,高大的杨树,近处是一幅农家忙碌的幸福画卷。幸福村里幸福的“牛”人。

来源:明水县委宣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