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走进北京人的生活,源自于一场火灾。
光绪十四年,紫禁城外贞度门的一场火灾,烧光了光绪结婚大典所需的各种服饰用品。明清时期,紫禁城的火灾不断,而如何防火则一直都是朝廷面临的难题。据说,一次西太后正在颐和园召见袁世凯,便有太监来报“火灾”,使得她很是恼怒,遂问袁世凯有何好办法,后者的答案是“自来水”。
其实,早于年,旅顺水师龙引泉就建成了中国的第一套供水设施。于是,当“请办京师自来水”的奏折出现在西太后面前时,不到十天她就下旨:由周学熙督办,命名为“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这则算是我国最早的股份制企业之一了。
当时,西太后明确了北京自来水的经营形式——官督商办,以招商的形式筹集股本资金,只要是中国人,不论出身、地位,都可参股。而在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就陈列有当时的水厂股票、股息存单等。如:年的股票当时的圆币便可买到股,以股票募集资金在当时真正的算是头条新闻。
很快,万股资便到位了,之后,经过详细核算,万便可以运转,为节省不必要的股息支出,多出的30万便被退回给了官银号。前期的筹备,到公司的第一座水厂——东直门水厂的建成,其过程都很顺利,而且,水厂的设备均引进的是德国产品,只是,几乎无人来买。
那么,这是为何?
怕有毒、有阴气、煤气,甚至,还称其为“洋胰子水”。因为,自来水从水管流出时,会常伴有水泡,使得当时的人无法理解这一现象,觉得和肥皂水一样没啥区别。当然,新鲜事物的接受需要时间,更需要科学的引导。于是,自来水公司决定以“广告”的方式,兼“教育”带推广。
诸位街坊台鉴:
“我公司办的这个自来水,是奉皇上旨意办的,全集的是中国股,全用的是中国人,不是为图利啊!只因水这个东西,是人人不可离的,一个不干净,就要闹病,天气暑热,更是要紧。所以,开市以后,凡是明白的人,没有不喜欢这个水的。又有一种不明白的人,愣造谣言,说是洋水啦,洋胰子水啦。我的傻同胞,也就有信的,龙头安到门口,也是不要。唉,京城地面,还是这样不开通,那也没有法子。”
这是一段白话文的广告,如今,这则广告还陈列于博物馆。话说的相当直白,首先说明,这是用中国人自己钱办的厂,所以,不是只为利益而已。紧接着,用“自嘲”的口气,说:京城的人如此“不开通”,那也就没有办法了。这与现在商品推广的思路一样,只要有免费试用,便会招来一些胆大者,而公司也推出了免费送水两个月的活动。
刚开始,大家虽有疑虑,但是,他们还是开始了尝试。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发现这个水不但水质较井水好,而且,还取用方便。慢慢的,大家就开始接受了自来水。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自来水的普及,必然冲击传统的井水商和送水夫的生意。
于是,周学熙就聘用了部分水夫,管理街道售水处的水龙头。根据资料显示,这些人的薪资尚可。每个月的伙食是枚铜元,工资是枚。只是,这份工作责任很重,在当时,水龙头和水管子价格又非常昂贵,其中,居然有人动了歪心思,做起了盗卖的勾当。
最后,公司不得不制定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如:规定上班时间、工作时间禁止擅自离开岗位、不得随意交谈、也不得对购水者无礼。违者罚款枚铜元,如果,水龙头有损坏,相应的人员不但要赔偿,还要接受罚款。并且,除了这种集中供水的方式,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还提供了另外两种方式。
一些大户人家,是直接将自来水管引入家中的,并安装水表计量,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然而,一些无力挑水的居民,还是由水夫送水。
当时的水厂建筑中,还有一个德国设计师设计的水塔,高54米,塔身六层呈六面形,塔顶部有一圈风铃,塔下部镶有盘龙。解放前夕,一度被用作瞭望站。
可遗憾的是,年的时候它被拆除了。除此之外,开国大典的国旗旗杆就是自来水管,由直径不同的4根,一节一节套起来,最后,焊接而成的,长度为22.5米。当年的水源是距离城区较近的孙河地表水,而如今是地下水和地表水混合供水,城市供水安全问题也日益为人